山西之旅 | 雨中游悬空寺
久闻悬空寺大名,今天下雨,但乘客很少,终于踏上了前往山西大同悬空寺的旅程。
从五台山出发,由于下雨,高速公路封闭,只好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,便来到了恒山金龙峡。峡谷深处,翠屏峰的峭壁间,一座朱红色的古寺若隐若现,宛如天宫镶嵌于万仞绝壁,这便是令人神往的悬空寺。
淅淅沥沥的小雨阻击不了我们的脚步,我们在雨中嗖的一声就冲到了悬空寺脚下。
抬头仰望悬空寺,群山环抱,云雾缭绕,好像自己到了仙境一般。远望悬空寺,像一幅玲珑的浮雕,镶嵌在万仞绝壁间,令人神往。
站在峡谷底仰望,悬空寺如同一幅立体浮雕,与灰褐色的山岩交相辉映。寺身距地面约50米,最高处达百米,仅由数十根碗口粗的木柱“支撑”,看似摇摇欲坠,实则稳稳扎根于峭壁之间,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勇气。当地那句“悬空寺,半天高,三根马尾空中吊”的俚语,此刻听起来格外贴切。
沿着陡峭的石阶拾级而上,脚下的栈道仅容一人通行,木板的吱呀声与谷底的风声交织在一起,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变迁。行至半途,一块镌刻着“壮观”二字的巨石映入眼帘,笔力遒劲,传为李白手迹,细看“壮”字旁多了一点,似是诗人激动之余的即兴添笔,为这险境增添了几分文人意趣。
进入寺内,南北两楼以长线桥相连,形成“一院两楼”的布局。南楼的纯阳宫供奉着道教吕洞宾,三官殿内明代泥塑的天官、地官、水官慈眉善目,栩栩如生。北楼的五佛殿肃穆庄严,观音殿香火缭绕。而最上层的三教殿堪称奇观,释迦牟尼居中,孔子居左,老子居右,三位圣贤共处一室,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智慧。
悬空寺的“悬”并非虚名,看似支撑楼阁的木柱实则多为装饰,真正的玄机藏于山体之中。寺基以27根铁杉木横梁插入岩壁,横梁经桐油浸泡防腐,并以膨胀榫卯固定,外露仅三分之一,却可承重数吨。这种“半插飞梁为基,暗借岩壁托扶”的结构,将建筑重量分散至山体,堪称古代力学的巅峰之作。
更令人惊叹的是悬空寺的选址之妙。它位于天然凹槽内,顶部凸出的岩壁如巨伞遮风挡雨,两侧山峰则形成天然屏障,避免了阳光直射与落石侵袭。正因如此,这座纯木结构的寺庙才能在恒山的风霜雨雪中屹立1500余年。
悬空寺的旅游路线都是单行线,不能逆行,所以有的人恐高也无退路,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。
山脚下小雨还在下,但在悬空寺中丝毫感觉不到雨滴,这里风刮不着,雨淋不着,因为座西朝东,所以太阳晒到的时间很短。真是太神奇了,这就是一千五百年前的木质建筑至今完好的原因。
不知不觉,我们游了50分钟。由于下雨,穿着雨衣,打着雨伞,只好随遇而安,拍个照,像赶场子似的。好在和我随同的左总、罗总、胡局等朋友抢镜头拍照的速度很快,咔嚓咔嚓地为我照了许多,留下了我到此一游的冒雨游览的足迹。
悬空寺,空,妙,奇,小巧而不失设计,奇特而不失美感,可谓是凝结了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“悬”在空中的历史瑰宝。
作者简介
刘雄,湖南新化人。笔名拂晓、刘家湾。中国民主促进会、中国散文学会、中国诗词家协会、中国武术协会、中国教育电视协会、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。民进新化工委委员、新化县政协常委,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。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《少年陈天华》《腊梅花》、散文集《风飘的岁月》《拂晓》《永不消逝的记忆》《且行且歌》、诗歌集《梅山雁语》、理论文集《过来人语》《资江夜语》《写作文不求人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