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之旅 | 木塔春秋,一场跨越千年的仰望
站在应县木塔脚下,仿佛跌入了时光的漩涡。眼前这座八角形古塔,如巨人般巍然耸立,木色纹理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,却又透着历经千年风雨的沧桑。它静静伫立在这片土地上,用斑驳的塔身,诉说着跨越时空的传奇。
迈进景区,视线瞬间被木塔占据。这座建于辽代清宁二年的古塔,是世界上现存最高、最古老的木构塔式建筑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塔”。近看木塔,第一层塔身每面镶嵌着精美的佛教壁画,佛陀庄严肃穆,飞天衣袂飘飘,虽历经岁月侵蚀,色彩依然隐约可见,仿佛在无声讲述着佛教故事。转角处,粗壮的木柱稳稳撑起整个塔身,抬头仰望,斗拱层层叠叠,如同绽放的莲花,纵横交错间尽显古人的智慧与巧思。
导游告诉我们,木塔每一层的斗拱样式都不尽相同,或简洁大气,或繁复精美,它们相互咬合,共同支撑起这座千年古塔。古人没有钢筋水泥,仅靠木材和榫卯结构,就能建造出如此稳固、精巧的建筑,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他们的技艺与智慧。当终于抵达顶层,扑面而来的风裹挟着历史的气息,俯瞰四周,整个应县如同微缩景观,木塔宛如一位老者,静静地俯瞰着脚下这片土地的兴衰变迁。
站在塔下,思绪不禁飘远。九百多年来,应县木塔历经地震、战火、风雨的洗礼,却依然屹立不倒。它见证了辽金的兴盛,目睹了明清的更迭,承受过炮弹的袭击,也经历过岁月的风化。每一道裂痕、每一处磨损,都是它与时光抗争的印记。那些隐藏在木塔深处的榫卯结构,那些巧妙的建筑设计,让这座木塔在岁月的长河中,一次次化险为夷,成为建筑史上的奇迹。
离开应县木塔时,回望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塔,它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,不悲不喜,不惊不扰。它不仅是一座建筑,更是一部活着的史书,用独特的方式,向世人展示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、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,以及历史长河中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。这场与应县木塔的相遇,让我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,也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,这份震撼与感动,将永远铭记于心。
作者简介
刘雄,湖南新化人。笔名拂晓、刘家湾。中国民主促进会、中国散文学会、中国诗词家协会、中国武术协会、中国教育电视协会、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。民进新化工委委员、新化县政协常委,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。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《少年陈天华》《腊梅花》、散文集《风飘的岁月》《拂晓》《永不消逝的记忆》《且行且歌》、诗歌集《梅山雁语》、理论文集《过来人语》《资江夜语》《写作文不求人》等。